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

港劇、生活的堅硬與湯水

我喜歡看港劇,尤其是在精神緊張時。當然,何謂「精神緊張」有許多定義,或許是無法放鬆的長期上班造成的,也或許是亢奮地閱讀或是觀影的後果,不過也許更僅僅是週末太貪玩生理時鐘沒有調整準備好而已。總之,每當我(次數很少地)運動完之後,無論如何拉筋都無法感到背部舒暢或痠痛時,我知道我該看點港劇輕鬆一下了。

上禮拜我就遭逢了這種時刻,我很用力地跑完了步,氣喘吁吁地跑去使用拉背器,然而無論我怎樣使用,我的背都沒有任何感覺,像一塊鐵板一樣,我既不感到放鬆,也不感到肌肉舒展,甚至我可以感受到我的肌肉此時非常的團結,與壓力這種無形的東西結合在一起,變得非常的頑固,我可以感覺到,那些肌肉好像失去紋理,也沒有「肌理」這件事。於是很遺憾的,我整個人就像一塊會流汗的鐵一樣,可能血液還是流動的,而人也因為運動確實地熱了,但是肩頸無可奈何地堅硬,我連痠或痛都感覺不太到的那種堅硬。

我想起來我好久沒看港劇了,很多人不明白這種跳tone的行為怎會發生在我身上,或者會認為港劇應該不是港劇本身,應具有更深層的符號與意義。我想不乏有人對於我的這種行為有些過份的想像,例如認為喜愛港劇這件事情,不過是像喜愛王家衛電影之流的文青的裝飾品罷了,例如用後現代理論將漫畫和通俗文化重新塗抹詮釋一番——但我要講我真的跟他們不一樣,信不信也只好隨人。也許這是某種我自己粗俗的異國風情,也許這只是表示我也是個很平庸而生活化的鄉親而已,更也許這裡頭有些連我自己都不瞭解的因素在,但我就是喜歡看港劇。

港劇有種很奇妙的生活感,以台劇看除非天下第一味之流,很少在吃吃喝喝上著墨,但是港劇就不同了,題材吃喝和商戰是主流,飲飲食食佔去大篇幅,配上茶餐廳和餐桌場景,那些波蘿油的味道、叉燒的焦屑隨著粵語八個音的抑揚頓挫更形具體,主角總是累時飲湯,窮時可以喝青紅蘿蔔燉排骨,車禍要喝花膠燉響螺,富時吃點魚翅羹之類的。跟人道歉要買燕窩蛋塔,吃雲吞撈麵時湯匙要放在麵底下避免麵糊了(還有原來這叫「細茸」啊!),晚餐吃飯盒是件很可憐的事……這些音節與情節,形成生活的湯湯水水,在螢幕裡流動、頗有人情味地從螢幕裡面飄出來。

我不曉得這叫不叫被異化,但在都市生活中,的確很容易忘記這些。在潔白而體面的上班服、十分OK而戴了隱形眼鏡的外表之下(可能昨晚還敷了臉以及做了護髮),我們假裝沒有待洗的碗盤、亟欲清掃的家裡,沒有深夜的那些煩惱與惡夢,甚至非常卑鄙地假裝自己昨日沒有敷過臉,一切都是這麼自然而渾然天成——今日可以微笑喔,因為牙齒才剛用牙間刷刷過,沒有任何菜渣,跟老闆也可以靠近一點講話,因為你特意用了漱口水以便近距離報告細節。Cheeze,口氣清新其實不應該吃起司,來點各式各樣的喉糖、嚼口錠和各種發音近似藥品的速效持久口香糖。用力一咬下去,牙齒差點斷了兩顆,原來你不小心咬到的是堅硬的生活呢。

所以港劇在此時就顯得像一碗熱湯溫暖了,師奶們的煩惱都那麼瑣碎而尋常,上班族在裡面極盡能事地力爭上游或躲懶,小老闆們油頭銳面地希望客人們幫襯他們的商品,而港人講話氣急,罵人很有力,聽了令人很趣味……不過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,那些假菜和拍攝用的湯水看起來都很美味。如果我經過了很壞的一天,有那樣子的湯水和菜色——即使是在電視裡的餐盤上,都那樣令人稍感開懷。